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破除學習英文的七大迷思 Part V

迷思五:要學標準英語(發音),一定要找沒口音的老外學

我在大學教「英語會話」、「英語口語練習」的課時,常會要求學生做課堂討論與即席報告,並要他們下課後私下找同組的同學練習英語對話。每當我發現有些同學彼此用英文討論或交談時態度並不是十分積極,便會問他們何故。大家的答案都差不多:「同學們的英語能力都差不多,發音也不好,這樣彼此練習有用嗎?」、「英文會話要進步,應該找老外來練習才對呀!」、「要練習發音,聽錄音帶練習不是比較可以容易學得標準嗎?」…



聽起來蠻有道理的,不是嗎?至於我堅持要同學彼此練習的理由到底是什麼?

第一,在台灣,雖然學好英語是共識,但平心而論,整個社會並沒有提供一個有利於學習英語的大環境。在這樣的條件下,有心將英語學好的同學便要自己「創造」、而不是「被動」的等待別人提供一個全英語的環境。如果你能夠與說英語的人士交談,當然最好,但坦白講這樣的機會並非人人都有,而且很多外籍人士並不喜歡台灣人不顧一切要與之用英文交談的心態,認為有被「利用」的嫌疑。況且很多時候,如果同學本身的口語能力不是很好,也可能造成與外籍人士談話不搭軋、甚或產生溝通失敗的情況。

另外,藉由電影、MP3、DVD、電視、廣播或其他管道增加接觸英文的機會當然很好,但這些東西常有地點、時間的限制。所以對一般同學而言,最好的練習英語口語方式,其實是找一、兩位志同道合、程度差不多的同學,在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用英語交談練習。為什麼呢?因為同學程度差不多,可以互相激勵學習,不會有一方感到無聊,而且同學間如果有一位同學程度稍佳、講出某個較難的字彙或句型,通常也可以激起其他同學「見賢思齊」的決心,養成良性競爭,若遇到彼此都不知如何表達的英語方式,便可以先記下來再請教別人。

第二,其實所謂「標準英語」(standard English)或「沒有口音的英語」(accent-less English),嚴格說起來並不存在,因為就算真有「標準英語」,其本身的「標準」口音亦是一種口音;況且至今為止誰也無法決定到底何人的標準方為「標準」!

對台灣人來說,美國人的英語或許屬於standard English,也是「沒有口音」的英語;但對英國人而言,其英語才是道地且正確的英語。反過來說,很多美國人常愛開英國人的玩笑,認為他們有嚴重的「英國腔」(British accent)。

就算在美國境內,特色鮮明的「紐約腔」、「加州腔」、「德州腔」等,更證明即便在美國境內,南腔北調的情形依舊十分普遍。

至於大家常在電影中聽到的 Ebonics 或 Black English(黑人美語),並非只是「鄙俗」、「不合文法」的美語;它形成的背後其實還富含了深刻的歷史、政治、文化因素,可追溯至其祖先數世紀前被販賣至美洲,成為黑奴開始。事實上,至今很多在美國黑人還刻意保有許多台灣同學聽來「怪腔怪調」的黑人英語,用以突顯他們對自己種族、文化的認同呢!

所以說,如何界定或判斷一個人講的英語是「標準」或「沒有口音」,其實是很困難的事;如果因他人不一樣的口音而去歧視別人,那更是萬萬不該,因為,換一個語言來看,如果你因為自己的「標準國語」而去歧視其他講「台灣國語」(例如將「吃飯」說成「粗喚」)的人,別忘了你也可能因為「不標準」的國語而被對岸的人歧視哦!

最後我要強調的是,在這個已經全球化的時代,身為國際人的你,不可抱持「要學英語發音就要學標準英語發音」的心態,因為不管接不接受,你會發現你要面對的「外國人」將不只是美國人,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你的客戶可能講著印度腔英語、日本腔英語、法國腔英語… 等等,難道你要拒絕與之交談或「要求」他們講你在英語練習錄音帶中聽到的「標準英文」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